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綠A·聚光燈 > 《生命時報??返谖鍖梦⒃鍫I養醫學中國行
產學研融合科技賦能
馬拉松比賽中有配速員,自行車比賽中有破風手,他們都是實力強大的選手,在賽道的最前方開辟風阻、控制節奏,幫助各自的團隊乃至所有的參賽者更好地完成人類極限的挑戰。而在實現健康中國這場“持久賽”當中,也有一些企業在各自的賽道上不斷突破,為大健康事業貢獻更多的發展范式和優質產品。
來自云南的綠A公司圍繞著一種肉眼不可見卻蘊含豐富健康能量的微生物——微藻,攻關了25個春秋,并且至今一直馬力全開持續深耕,助力我國微藻產業不斷壯大和深化,為全民健康事業助力賦能。
承載健康使命助飛產業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程海湖,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其湖水呈天然堿性且礦化程度高,孕育了得天獨厚的天然螺旋藻。我國科研人員發現這一珍貴資源以來,原國家科委將其列入“七五”“八五”“星火計劃”等科技攻關項目,后在中科院有關院所、大專院校及永勝縣人民政府支持下,綠A基地在1997年正式投產。
該基地的建設斥資4.8億元,占地680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相當于近1.5個鳥巢國家體育場。按80年使用壽命、抗7級地震的標準建設,為更好地培育優質藻種,可蓋五層樓的地基只蓋了1.4米的大棚,被一些人稱為“傻瓜工程”。而正是這個“傻瓜工程”,標志著中國螺旋藻產業迎來產業化元年,并在25年后的今天持續蓬勃發展。
全產業鏈掌控品質優異
當時的微藻產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興高科技產業,綠A沒有太多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為了更好地生產以質量為紅線的健康產品,逐步摸索構建了從藻種培育、規模養殖、加工生產到銷售終端的完整生態閉環,將品控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當中。
在最重要的生產環節,綠A引入GMP標準體系,以制藥的標準來做螺旋藻。GMP標準涵蓋了設備、技術、人員、環境、微生物控制、水質凈化等360度全程監控,保證生產過程的嚴謹和產品的生態、環保性質,使螺旋藻的質量更加穩定、可控。
攻克技術壁壘,推動產業合作
傳承國家科研項目的科技“基因”,綠A自成立之初就確定了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堅持年投入數百萬資金,率先建立功能完備的藻種選育實驗室和藻種庫,匯集國內優秀的科研團隊,已在藻種變異及特殊成分含量的藻種選育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聯合全國100家科研機構建立“無圍墻實驗室”體系,目前對螺旋藻的研究已經達到多糖、多肽分子水平,逐步發展為全球知名的微藻研發中心。
綠A藻種
2012年,攻克了另一大重要經濟微藻——紅球藻蝦青素的產業化技術壁壘,一舉打破了美國Cynotech公司和日本富士化工的控制。而經過25年的潛心投入與發展,當前已經在微藻培育、質量保證、提取、生產等領域積累了30多個國家級專利。
綠A始終關注行業前沿基礎科研的發展,積極參與并推動微藻學術和產業各界的技術交流合作,先后攜手亞太地區藻類應用學會(APSAP)舉辦雨生紅球藻應用創新國際學術論壇,與青島微藻產業學會發起“微藻營養與功能”線上研討會,不斷夯實“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強科研資源對微藻產業發展的整合賦能。
顯微鏡下的紅球藻
微藻產業走出國門
雖然國內的微藻產業已經開啟了產業化之路,但在國際市場上仍然是后起之秀,能否走出國門是另一個重要目標。
201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率領朝鮮考察團到綠A基地學習考察,以扶持UNDP在朝鮮的螺旋藻項目落地。201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植物生產及保護司司長漢斯·德雷爾做客綠A,針對螺旋藻對人類健康的貢獻等議題進行了交流,其一流養殖水平、生產能力及加工工藝等方面也吸引了一些國外廠商及國際組織前來交流取經。
保護中開發,堅持綠色發展
微藻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2007年,綠A推動成立了“中國螺旋藻戰略聯盟”,并作為首任負責方倡導通過綠色規則重新樹立并推動全行業達成綠色、規范、可持續的行業發展共識。自主創新發明的螺旋藻廢水循環使用新工藝并獲國家專利,為螺旋藻規?;a潔凈養殖和CO2減排運用在國內和國際提供了技術示范。
圍繞程海湖的保護,綠A嚴格貫徹和執行《程海湖保護條例》,并在業內首倡并踐行“開發與保護并重”的行業精神;多年來累計在程海湖環保和節能排污工程上投資達1000多萬元,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實現了廢水的“零排放”;同時進一步建設了生物產業園區湖濱生態保護帶,推動園區螺旋藻等微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打造健康教育科普IP
全民健康不僅是依靠優質醫療或者健康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健康教育來提升公眾整體的健康素養。自2017年始,綠A攜手生命時報,打造微藻行業首個健康教育IP——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以權威專家科普助力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至今已經連續開展了5年。
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通過整合國內三甲醫院、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及中科院、知名高校的健康產業專家學者,聚焦免疫力管理、慢病管理等主題,面向公眾積極傳播權威的健康科普知識,通過國家媒體高度聯動行業頭部企業共同打造健康科普權威陣地,助力提高大眾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養?!?/span>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