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物品種尚不豐富的年代,牛奶和豆漿幾乎是家家戶戶的早餐必備;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營養飲品也在不斷升級,脫脂奶/低脂奶、有機奶和生鮮奶也紛紛“殺入”了早餐大軍,也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牛奶和豆漿哪種更健康?有機奶普通奶又該怎么選呢?
1.純牛奶——響當當的補鈣神器
先來看看牛奶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蛋白等,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可被人體高效吸收;
碳水化合物:即乳糖;
脂肪:飽和脂肪酸+膽固醇;
礦物質:包括鈣、鉀、鎂等等,補鈣效果尤佳;
維生素:富含維生素A、E、D、K等脂溶性維生素,其中維生素D能有效促進鈣的吸收,有益骨骼強壯。
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第一,毋庸置疑,喝牛奶可高效補充蛋白質和鈣質,尤其適合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和所有需要強壯骨骼,或提高抵抗力的人群;
第二,牛奶中含有易使人發胖,同時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第三,乳糖不耐受的朋友,不要喝。
2.低脂/脫脂牛奶——脫脂,也脫營養
與全脂牛奶相比,低脂/脫脂牛奶確實能夠以更低的熱量和脂肪含量提供同樣多的鈣和蛋白質。但這種牛奶在脫掉脂肪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脫掉了同樣有益健康的脂溶性維生素,使牛奶本身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所以除非你是膽固醇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因重度肥胖急需控制脂肪含量攝入,否則不建議選擇低脂/脫脂牛奶。普通人靠少攝入那么一丁點熱量來減肥,也確實起不了多少作用。
3.豆漿——心臟歡迎,腸道喜愛
豆漿中營養成分和牛奶有什么區別呢?來對比一下:
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大豆蛋白),可被人體高效吸收;
碳水化合物:除了部分淀粉提供能量之外,豆漿還含有豐富的大豆低聚糖和纖維素,它們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解決便秘問題;
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包含有益于促進心血管健康,緩解關節疼痛以及具有降血糖作用的Omega-3脂肪酸。
礦物質:鉀、鈉、鈣、鎂等等,鈣含量不及牛奶高;
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含量較高(比如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含量較少。
這么看來,牛奶和豆漿并不存在哪種更營養的說法,因需求而定。牛奶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和減肥,豆漿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豆漿的補鈣功效不如牛奶,卻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何不輪流飲用,讓它們優勢互補呢?
4.有機奶——奶中貴族就是我
眼下,各種食品都紛紛貼上了“有機”的標簽,乳業市場也不例外。如今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有機奶品種繁多,價格也是普通牛奶的2倍左右。
有機奶和普通奶到底有什么區別?它比普通奶好在哪兒呢?
根據商家的說法,有機奶無論是奶牛的飼料、飼養還是乳品的生產過程,都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禁止添加生長激素、飼料添加劑、抗生素之類的物質。從奶源、生產到整個產業鏈都不會添加任何化學合成物,保證乳品純天然,無污染。
2013年12月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有機奶的Omega-3脂肪酸含量比純牛奶更高,具有促進心血管健康,預防血栓形成和中風發作的顯著優勢。
該不該買有機奶喝?
首先我們看不到有機奶牧場、奶牛、飼料、生產加工等情況,對于所有“純天然無污染”的說辭也只能聽信商家的一家之言;其次,有機奶中“健康脂肪”的含量雖然更高,但絕不意味著喝了有機奶就能抵御所有的健康風險,延年益壽。
普通奶不是“污染”、“激素”、“喝了得病”的代名詞,預防心臟病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買有機奶喝無妨,不允許就喝普通奶也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5.生鮮奶——更鮮更危險
順著有機奶“純天然”的思路,商家們繼續腦洞大開,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一種更“純”的牛奶——生鮮奶。
生鮮奶是啥?
根絕乳企的宣傳,這種生鮮奶就是從農場現擠的,買回家后煮沸飲用。因為比較鮮,所以“奶味香濃,口感更棒”。
然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去年已經發出明確警告,“直接飲用‘生鮮奶’在營養方面并無特別之處”,“因為殺菌不充分,反而存在感染布魯氏菌病等健康風險”。
近來國內外也都有因為飲用生鮮奶而引發食物中毒的報道,建議大家不要直接飲用生鮮奶。
來源網絡 用于科普宣傳 版權爭議請聯系刪除